王氏三槐堂(杨桥支系)续修宗谱 简报 第三期
阅读次数:
3309
发布时间:2020-12-11 09:21:00
王氏三槐堂(杨桥支系)续修宗谱
简 报
(第三期)
目 录
一、王姓的起源和氏族的变迁
编者按语
1、追根溯本 姓氏之源
2、问鼎盛世 始祖璧公
3、源远流长 姥山始祖
4、迁徙杨桥 十九世公
二、堂号的由来 何谓“三槐堂”
三、世辈字派序
四、修谱理事会成员工作片断
五、理事会增补人选公布
一、王姓的起源和氏族的变迁
编者按语:
自今年5月12日续修宗谱以来,我们通过理谱、识谱、解谱,对我们祖先的由来有一个初浅的认识,由于历史几千年,吾族王氏自周而下,历经数十朝代,子孙流传百世,难以阐述清楚,我们只能根据现存的《王氏宗谱》有文字记载的,归纳为四个阶段作以表述,以供各位宗亲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1、追根溯本 姓氏之源
王氏原本姓姬,王氏得姓于周朝太子晋,因其敢于直谏,触怒周迨灵王,被废为庶人,发配于伊洛之间 ,传说太子晋形似神仙,其儿子宗敬为避乱,深居猴山,时人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王氏始祖。太子晋后裔皆以王姓繁衍,至十六世秦万户侯,长子元,次子威,其长子元为避乱,迁琅琊临沂,其后裔为琅琊王氏;次子威曾任扬州刺史,后裔霸居太原晋阳,家族兴盛,其后为太原王氏。实际上,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一脉相承,同源共祖。
随着历史的变迁,战火的动荡,王氏族人奔散海内各郡、各地,遍布世界,已无从一一考证。
2、问鼎盛世 始祖璧公
据谱载:惟唐朝昭宗时,王氏璧公在朝中位于“兵部尚书”,谱牒原文是“传至唐昭宗时有银青光禄大夫检兵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行密讳璧字大献者”所以在宗谱卷一刊登的祖先遗像,首页就是“兵部尚书”大献公像。
璧公身位朝廷大臣,德高望重,当时家族兴旺有九子二十三孙,也是王氏鼎盛时期,按谱牒所注,我们系璧公四子思茂公后裔。
据我们在周围几家同为王姓的,调查访问所悉,虽然堂号有别,派系不同,但在谱牒首页上都载有先祖璧公兵部尚书大献者,其人其事。
可以说2000年前,我们同为一家,一脉相传。王氏族人在历史长河中,不论是盛世还是乱世一直都英雄辈出,名扬四海。曾出过许多名人例如:王翦、王羲之、王献之、王元、王允、王琼、王充、王昭君、王勃、王昌龄、王祜、王裕、王诩琅、王 旦、王昫、王粲、王导、王猛、王审知、王曾、王惟、王叔和等等,不一一列举。以上所述名人都不凡是历朝历代的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书法家,闻名天下,流传千百年。
3、源远流长 姥山始祖
宗谱卷二刊载总纪原文:“渊源世系久远难稽兹以迁姥山先公为一世先乃雨万公之孙揆理公字兆裕之次子自宋南渡末由豫章来皖桐县后古塘复由古塘之姥山南麓见水清山秀俗美风醇遂家于此。”
以上总纪为文言文,再结合宗谱各序文记载,王氏三槐堂以迁居姥山先公为第一世祖。追溯唐朝璧公第四子思茂公、茂之次子敬祥公祥之子揆理公字兆裕,理之子先,字仲琪,在宋末时,由豫章迁之皖桐县姥山落居,这就是大致的来龙去脉。
先公以忠厚传家,诗书裕后,家庭繁衍兴旺,星居宿列。其历经四朝数千年,其间峰火兵焚,民舍毁尽,造成祖宗遗留的谱牒也残缺不全,至到清朝乾隆甲戌年间,三槐堂王氏一位伯祖植槐公牵头各学士、文人齐心协力,拾遗采辑,编修成牒,从而确立先公为迁居姥山支谱之始祖。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见到三十世“熙”字辈了。
4、迁徙杨桥 十九世公
十七世尚皖公有九子,第六子名永大,十八世永大公有三子:国清、国安、国华;长子国清迁居杨桥,杨桥在解放前叫“大龙湾”,落脚的地名叫夫子岗。所以杨桥支系王氏都是十九世国清公之后裔。
传说国清公初到杨桥落脚在百凹大水田,在开垦时,挖到一罐财宝,看到山下一块风水宝地,原属琚家的遂将其买下做了三进房屋,因杨桥原有王家老屋,人口众多,又有乡保长出在他们老屋,后来杨桥人称呼我们为“小王家老屋”。据谱史推算,国清公应在清雍正年间,有200多年了,从国清公算起,到目前已有12代了。
国清公迁徙杨桥后的一段时期应该说是我国近代最为混乱和残酷的年代,因为清朝末期朝廷腐败无能,受外国列强欺凌,加上日本鬼子来我国侵略,我们小王家老屋也遭到抡夺掠虐,老屋宗亲带着老小妇孺跑到外地躲防逃生,因此失去联系。这次续修宗谱,深感宗亲的离散,不知落在何方,十分念惜,但我们仍有信心,努力寻访查找,让我们所有的宗亲都园满认祖归宗。
二、堂号的由来 何谓“三槐堂”
在封建君主制的朝廷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要职,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合称“三公”。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宫朝见天子时,三公皆依槐而立,故后人以三槐代指三公。
到了宋朝,随着王祜年植三槐故事的流传,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堂号。
故事发生在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指派王祜前去调查并许诺,此事办妥后,封为宰相,王祜秉性耿直,经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回朝禀报,经以百口之家担保符彦卿无罪,甚至直谏宋太祖赵匡胤要吸取前朝教训,不能因猜忌而滥杀无故,赵听后表面不以为然,但心怀不满,遂改派王祜任襄州知府,不言而喻,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也就落空了。
王祜心有不甘,在赴襄州任前,在自家院内亲植三棵槐树,并言道“吾子孙必有三公者”。
意思是我当不了宰相,我的子孙肯定能当上宰相,位列三公。即是心有不服,又表达自信和远见。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其裔孙多人在朝中为宫,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王祜后裔皆以三槐为堂号,形成一支三槐三氏。历经宋、元、明、清四朝,三槐王氏出了数百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分任各地,遍布海内。
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占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三、世辈字派序
谱载:世派序,吾族先人序辈随意粘字即为派序自永字辈后,以古诗国正天心顺取派序。
派行诗 国正天心顺 隆昌泰运成
雍熙昭世泽 光大振家声
新派 忠孝承先训 诗书裕后基
富从勤俭得 贵自善培之
由于朝代更选,战火兵焚,鼠咬虫残,王氏原谱牒已皆毁尽,近代,以迁姥山先公为始姐,编修现存的一套22卷宗谱。以下为吾族派序辈字,供各位宗亲知晓。
第 |
|
第 |
|
第 |
|
第 |
|
第 |
|
第 |
|
第 |
|
第 |
|
第 |
|
第 |
|
十 |
|
一 |
先 |
二 |
承 |
三 |
连 |
四 |
之 |
五 |
明 |
六 |
朝 |
七 |
万 |
八 |
文 |
九 |
秀 |
十 |
成 |
一 |
年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十二世十三世拈多字派序
十 |
|
十 |
|
十 |
|
十 |
|
十 |
|
四 |
应 |
五 |
元 |
六 |
嘉 |
七 |
尚 |
八 |
永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十 |
|
二 |
|
廿 |
|
廿 |
|
廿 |
|
廿 |
|
廿 |
|
廿 |
|
廿 |
|
廿 |
|
九 |
国 |
十 |
正 |
一 |
天 |
二 |
心 |
三 |
顺 |
四 |
隆 |
五 |
昌 |
六 |
泰 |
七 |
运 |
八 |
成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廿 |
|
卅 |
|
卅 |
|
卅 |
|
卅 |
|
卅 |
|
卅 |
|
卅 |
|
卅 |
|
卅 |
|
九 |
雍 |
|
熙 |
一 |
昭 |
二 |
世 |
三 |
泽 |
四 |
广 |
五 |
大 |
六 |
振 |
七 |
家 |
八 |
声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世 |
|
四、修谱理事会成员工作片断
对续修宗谱工作,理事会成员都感到非常陌生,刚开始都不知从何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尤其是现在的晚辈对前辈及前辈的前辈叫什么?谱名是什么都记不清了,为了弄清几房头的前辈名字和生卒情况,除访问了解外,理事王运贵想出了这样一个点子,采取察看坟墓,从墓碑上了解,但大多数墓碑由于年代久远,风化剥脱,肉眼看不清了,他就采取用宣纸贴在石碑上,用墨笔划擦,将碑文衬托出来,以辩清碑文,运贵工作十分认真细致,为求找信息,不厌其烦地跑几个坟墓,他是一个79岁高龄的人了,在大热天,有时累得汗流夹背。有一次,他从墓碑上查找出一房头前辈亡者名字,弄清了这一房头的来龙去脉,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理事王运祥,本职工作是杨桥中学保安,每年放暑假,他都要打几份工,今年朋友邀他去干,他给拒绝了,他说:“今年家族推选我为修谱理事会成员,我就要好好参与修谱工作”。凡是王氏宗亲有来登记交费的,他从不耽误。
五、理事会增补人选公布
1、根据修谱章程的规定,经7月8日续修宗谱理事会研究决定增补王成(王守谦子)为名誉理事长。
2、宗亲王冬生,在百忙中联系各方宗亲,积极参与续修宗谱工作,精神可嘉,经7月8日续修宗谱理事会研究决定:增补王冬生为理事会理事。
二0一九年八月六日 撰